發布時間 : 2017-10-27 來源 :
在管理信息化應用領域,ERP應用初步解決了企業級的管理問題,但是車間生產信息得不到及時反饋,現場數據采集無法實現,車間生產數據無法統計等問題:
1.車間管理者和企業管理人員不能實時透明地了解生產線上的實際狀況,雖然企業的ERP系統下達了生產計劃,但是計劃的有效執行卻依然難以保證。
2.加工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包括在制品加工信息和工位狀態信息等。
3.車間在制品的收發以及工序間的搬運明細無法統計,從而導致在制品庫存積壓,增加了庫存資金占用。
4.無法對產品質量指標進行在線檢測、統計、顯示,尚未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5.無法收集與核算企業各生產工序的成本,以及通過對生產成本的控制,優化資金流,實時得到動態成本信息。
6.難以實時地采集生產過程的相關信息,如進度信息、關鍵質量信息等,因此無法快速地對生產變動做出響應。
7.無法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控,防止設備突發故障。
8.車間工人的生產效率無法統計,人力成本無法準確掌握。
很多企業的生產車間雖然實現了自動化和規范化管理,但是還缺乏信息系統的支撐,導致ERP應用過程中,生產計劃下達之后的執行情況不能及時反饋,使ERP難以真正實現對企業的實時監控,也難以實現對生產過程的追溯。同時,由于缺乏信息化應用系統,車間的工人、設備、物料等資源還不能被合理調用,導致車間的生產效率不高,生產質量也得不到根本保障。在這種背景下,MES系統能在以下方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1.透明化生產。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及時了解車間的生產情況以及質量狀況,將生產計劃的執行及時反饋給ERP,打開生產過程中的“黑箱”。
2.敏捷性生產。掌控所有的生產資源,包括設備、人員、物料信息等,能快速應對生產現場緊急狀況,對生產作業計劃進行調整并合理調用,保證生產順利進行。
3.生產可追溯。建立完整的生產數據檔案,形成全面的正反追溯體系,界定責任,減少召回損失。
4.生產質量改善。實時采集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數據,關注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從而持續改善產品質量。
5.及時預警。自定義各項生產指標,實時監控指標執行情況,以郵件、短信、看板等多種方式實時主動知會生產中的異常狀況,提前發現、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6.績效分析。對生產績效、人員績效、設備績效進行分析,為車間、工廠乃至整個集團績效的改善提供依據。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MES系統相關信息請訪問效率科技官網,或撥打聯系電話0755-89765552咨詢。
【轉載請注明來源】